钱多钱少并不怎么在意,开口劝慰山明海:
“有钱大家赚,这样才长久,咱们这条船上的人越多,咱们就越安全。对了,这两天边沿热度不减,宁江和京城的媒体互相阴阳怪气,我总觉着要出大事,要你找顶缸的人,有眉目了吗?不能再拖了。”
“有人选了现在正在谈,时间要久一点,毕竟十多年大牢,钱再多没命花。”
“不行,时间必须抓紧,就明天上午吧,那人再不同意,直接把他家人送到缅北园区。”
“我争取,老邱跟了我好几年忠心耿耿,犯不上用这手段。”
“忠心耿耿?让他顶罪都犹豫,肯定是骗你的,养狗就是用来挡子弹的,不要有心理负担。”
..........
与此同时,省委小会议室,一场非正式常委碰头正在召开,议题比较严峻:春耕!
“诸位,开会吧。”
看人到齐,方远行言简意赅,因为不是正儿八经的常委会,所以与会的大佬坐的比较随意,只有旁边站着的省气象局长十分拘谨,略显慌张。
“时局长,坐我边上吧。”
时国良受宠若惊,想坐又不敢坐。
继续阅读
“书记让你坐你就坐,今天你是大专家,我们都要听你的意见。”
省长原景明这话说完,时国良胆子大了不少,他是省气象局长,破例受邀列席今天的会议,本以为会有人来交代几句这里的规矩,没想到~
这个单位在笔者看来,可以称得上国内最牛逼的单位,90年代左右从部队的体系脱离出来,名正言顺的双重管理,又以气象部门为主。也就是说,不到必要时刻,地方绝对不会对气象工作指手画脚。
“就请大专家介绍一下今年的旱情吧。”
“是,尊敬的远行书记,景明省长,各位领导,我是省气象局的时国良,很荣幸~”
“这两年气候异常,前年发生了拉尼娜现象,导致北方冬季降水偏多;结果去年再次发生反常现象,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竟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影响,导致去年冬天暖冬,今年春夏两季发生大范围旱情。”
“据史料记载,两千年历史一共发生过类似情况三次,每次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,一次在东汉末年,长江最大的支流断流,另一次在元末的红巾军,旱灾洪灾交替两年,饿殍千里。”
政客一般都熟读历史,别看这两次农民起义都在中原地区发展起来,似乎和东北没什么区别,但殊途同归,人心这东西最难揣测,时国良的话让在做的不禁心头蒙上一层阴影。
“时局长,说说当下吧,一般气象部门在这方面会有什么办法?”
“办法很多,可以选择合适时机从地面打增雨弹,还有用飞机在空中撒干冰、碘化银等。”
方远行打断时国良的话,迫不及待地问:
“方法我们都知道,但你说的合适时机是什么时候?”
其他人也在跟着附和,时国良于是不紧不慢道:
“人工降雨不是凭空变魔法,晴天肯定是不行,首先要满足大气湿度,然后最重要的便是云层厚度等等。”
所有人不约而同看向外面,结果就是万里无云,明眼人都知道,这条路在冰城行不通。
又有人提了几个办法,但无一例外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。喊了这么多年人定胜天,现在终于被大自然狠狠地教育了一次。
“这样吧,最近这几个月,气象部门就要辛苦一阵,请你们根据各地情况,及时向地方下达增雨任务,从现在开始,无特殊情况,一切以气象部门为准。只要气象局发布通知,各地必须不讲条件,不谈理由落实工作任务,配合气象部门做好人工降雨工作。”
唰唰唰~是圆珠笔头接触笔记本的声音,看大家记得差不多了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