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工研究所就在实验室里突破了相关的生产工艺。 可是毕竟是在特殊岁月,国外还在大规模的封锁中,导致虽然在实验室里有所突破,可却无法进行产业的工业化。 说白了,就是实验室里研究出来了,可缺乏相关的技术工人、相关的设备,压根就没办法进入到生产阶段。 即便是到了80年代,国际关系缓和了之后,也曾经尝试购买相关的生产设备,可国外却依旧对该项该科技技术严防死守。 想要产品,可以,高价卖给你。 想要技术和生产设备? 不好意思,想都不要想。 毕竟,碳纤维最早就是应用于航空航天技术上的。 飞机、导弹、火箭、航天飞机上,都有碳纤维的影子。 后来逐渐开始拓展到了风能、汽车上。 但为了保证高利润,国外的生产厂家一直对碳纤维进行严格的数量把控。 所以为什么发达国家那么有钱? 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相关的高新技术,基本上躺着就够吃了。 而后来华夏为什么又被称为发达国家粉碎机? 还不是因为攻克了这些让发达国家敝帚自珍,藏着掖着发大财的技术吗? “对,据我所知,现在吉省的化工研究所有一个专项的研究小组。 他们提供的数据我也看了,差点意思,而且还没办法量产。 这次回去,你帮我去瞅瞅看看。 顺便问问他们愿不愿意搬到蓉城132厂这边来。 我提供资金。” 方想又抽出一份资料,推到王晋阳面前。 “你是想要那个小组?” 王晋阳看完了资料后,抬起头看向方想。 “嗯。 我总不能要人家整个所吧。 虽然化工研究所好几个省都有,但能研究碳纤维的,国内还就他们进度最快。 但很明显,缺乏资金、缺乏设备,甚至环境可能都不理想。 与其搞合作,将主动权交到他们手里,还不如我自己掌握主动权。 如果他们愿意来,工作关系我来帮他们解决,在原有的级别上,上调一个级别待遇。 住宿、医疗、教育什么的,这边的条件肯定要比那边强一些的。” 方想端起茶杯继续抿着茶。 不是他不相信那个研究所,而是把人都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他才安心。 国内很多环境。。。他可是很清楚的。 很多时候明明可以拿出不亚于国际上的技术,但就是这样那样的人为障碍,没办法落实下去。 与其在那边磋磨,还不如拉过来。 就像现在的909所一样,原先在东北虽然也属于核心位置,但能够做出的贡献,却远远比不上搬过来之后。 “你这等于从人家嘴里挖肉吃啊。。。” 王晋阳皱起了眉头。 “我可以给他们一千万资金上的补贴。 只要他们所里愿意放人。” 听到王晋阳的话,方想直接表态。 如今的一千万,依旧是很值钱的,虽然比不上五年前。 可有了这一千万,足够化工研究所翻新一遍的同时,还够他们重新采购一批全新最尖端的设备了。 方想的诚意不可谓不足。 “我帮你问问吧。。。” 王晋阳摇了摇头,知道方想财大气粗,却也没这么拿钱砸人了。 没想到自己跑来看个热闹,居然还被方想当个枪使了。 可他乐意啊。 别的不提,图纸上的那款机型,如果交给他,虽然最终还是要署上方想的名字,但他能够参与进来,就让他觉得自己距离理想更近了一步。